欢迎访问“河南共鸣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

137-8251-0786
河南共鸣律师事务所 - 与法共鸣 与您共鸣

共鸣研学②丨精进不休,日臻完善——河南共鸣律师事务所《工伤案件疑难问题解析》开课啦!

发布:hngmls_root 浏览:594次

1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牵涉千家万户,关乎社会稳定。工伤损害赔偿争议往往集中反映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并直接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正确处理工伤损害赔偿案件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关键意义。

  2023年2月25日上午,河南共鸣律师事务所第二期“共鸣研学课堂”开课,本次学习课题《工伤案件疑难问题解析》,由青年律师赵夕茹担任主讲人,全体共鸣律师参加。

  Part1工伤案件的特点和难点

  2

  根据人社部于2022年6月发布的《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652万人,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8287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29.9万人,评定伤残等级77.1万人,有206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支出990亿元。

  随着近年来工伤争议案件数量的持续增长,纠纷的类型也从单一化、简单化向着多元化、复杂化方向发展。该类案件的普遍特点是涉及法律关系复杂,程序繁琐,处理难度大;难点是劳动关系和工伤情形的认定。

  实践中,由于职工维权意识和法律知识相对薄弱,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往往难以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这时候就更需要专业的律师来为当事人处理相关事宜。

  3

  Part2学习内容

  4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为工伤争议概念解析、工伤认定的复杂情形、办理工伤案件的相关程序、工伤待遇的范围与计算等。赵夕茹律师以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式,与全体律师共同学习工伤案件的归责原则,认定工伤的过程,劳动者举证的要点,工伤认定的原则,以及目前关于工伤认定方面的指导案例,并更新了2023年度工伤待遇的赔偿计算标准。全体参会律师和实习律师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各自承办案件中的典型案例,就工伤与侵权竞合情形下的认定深入研讨,针对实践中认定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氛围热烈。

  会议最后,郭主任回顾了本次学习的内容,对目前律所办理工伤案件的情况作出总结,并就该类案件的特点和难点进行解析,对全体律师提出了具体且明确的要求。

  5

  通过此次学习,全体共鸣律师将在工伤案件办理的基本程序和赔偿计算方式上进行统一化和规范化操作,旨在更进一步提升工伤案件的办理水平,为当事人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Part3法律小知识

  6

  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间?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有两种情形:

  (1)如果用人单位申请的,应当在发生工伤事故30日内申请;

  (2)如果劳动者或者其亲属申请的,应当在1年内提出申请。

  7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材料?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伤者居民身份证或死者居民身份证

  2、伤者或死者家属委托律师或其他人代理申请工伤认定的:

  (1)委托律师代理的,律师需要向劳动局提交律师事务所函和伤者或死者家属的授权委托书,随身携带律师证备验;

  (2)委托其他人代理的,需要向劳动局提交伤者或死者家属的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居民身份证。

  3、工伤认定申请表

  工伤认定申请表是认定工伤的基本材料,包括事故者的个人自然信息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4、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提交职工受伤害或者被诊断患职业病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证明。职工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些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其他材料,如领取劳动报酬的证明(包括工资条、工资卡或其他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或工卡、单位出入证、单位同事的证明等等。

  5、员工或用人单位伤(亡)事故情况材料

  6、有关旁证材料(如目击证人书面证明材料现场记录、照片、口供记录等);

  7、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的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机构(或鉴定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8、受伤害职工就医医院出具的病历

  9、工伤认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8

  劳动能力的鉴定程序是什么?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按下列程序组织鉴定:(一)对受理材料进行分类、登记(所需材料:申请书;工伤认定书;医疗初次、再次住院病历;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根据需要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方式约请相关医学专家;

  (三)确定鉴定时间和鉴定医院;

  (四)通知相关医学专家和被鉴定人到场;

  (五)由三名以上医学专家依据国家鉴定标准和被鉴定人伤病情况通过临床检查诊断提出各自诊断意见,必要时需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也可聘请外地专家进行诊断,然后填写《工伤、职业病鉴定表》或《劳动能力鉴定表》;

  (六)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专家作出的诊断意见,确定并填写《工伤、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结论表》《伤残证书》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表》;

  (七)加盖专用印章,以书面形式分别通知用人单位、被鉴定人和基金经办机构,同时通知当事人15日内有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

  (八)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自受理申请后,一般应于三十日内完成鉴定,个别案例不得超过六十日。

9